Tuesday, October 30, 2007

最爱

若说我们年少不经事,说了些自己也不确定的话固然可以原谅。

但一个人能有几个最爱呢,最爱的人,最爱的电影,是的或许要加个状语:到现在为止。

但很多人态度随意,不怎么在意。

你不敢说你看的下一步电影是不是比你现在的最爱更好看,下首听的歌是否是你最喜欢的。

但是人却不是完全客观评价的机器,他们有记忆曲线,他们有思想和观念,于是很多人“很不客观”的把那些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列到最爱之列,其他后来者都退其次。更多的人当然会选择正视眼前的
现状,矫正自己的列表。这样的情况对错自然不好判断,如果非要归列,也只是因为观念和自身想法差异所造成的罢了。

人一生的最爱,到底可以有多少呢?
如果这是个问题,那还真有问题了。

Monday, October 1, 2007

大陆再开?

正直国庆之日,在亲戚家顺便点开了blogspot的站点,竟然进去了。

这是欢庆国庆的短暂开放还是偶尔漏网,恩,谁知道呢?

迎接十七大,一个月前多少网站纷纷因触网落马,不知道趋势如何,反正规避总是有办法的。

对了,现在基本移到www.jswooden.cn了,托yo2的福,我已经交了一年的钱,可得给我好好活下去啊!

国庆快乐,米纳~

Sunday, July 22, 2007

可品味的回归——老港正传

观影过程几度感怀,心情随影而动,不是纯粹观影,更多是和电影中的角色一起经历时代变迁的沧桑,好久没有这般的体会了。

这部电影再次唤醒了我对高尚的认知,老港的执着并不是轻易涂抹修饰而成的,这一代人自有他们的执着,这一点,作为小辈很多是难望其项背的。

受到电影的触动,我的电影评赏观也有所变化。太过客观地评价一部电影是没有必要的,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缺憾,电影更是,它的完成就代表了某种不足,而真实的生活也是一样的,我们能够反映的东西,能够选择的都是有限的。非要将一部电影作品从各个角度旁敲侧击实在是愚蠢,不喜欢的自然可以眼拙得略去,把心动的一部分留下就好了,别有太多的纰漏就好了,我们都不是影评人,太受媒体和众人的牵绊是要走火入魔的。

对于这个时代,执着相对于多样化的发展显得愚拙而不适合。而媒体对于执著的案例实在是过多的渲染,久之却成了一种人人都须唾弃的东西。这是个好的时代,因为我们的物质丰富了,这是一个不好的时代,因为人们信仰缺失。

这部电影的另外一个收获就是郑中基,虽然这次的角色依旧少不了无厘头的狂涨表情,但我是读到些透彻顶真的东西了。这种体验点像The Majestic里的Jim Carrey。有时候想想,做一辈子喜剧演员也算是种悲剧吧。

好好看电影,仅是作为生活的镜子~

Friday, July 20, 2007

白头三

看着这三个白发老人,就像看到活的历史一般,不知隔了多少年,马上又能看到伟大探险家再次出山,真是畅快。如果还有续集,那大概也没有老哈里森的份了,三个电影巨匠,十个近二十年的再次合作,希望能看到别样的惊艳。

Wednesday, July 11, 2007

一个时代

“一刻刻、一天天看似一切如故,静若止水,然而一年年的光阴却何以能加速流逝呢?”—-威廉·詹姆斯


零七年七月,当装着行李的车子开动,看着渐渐远去的宿舍,当这个城市慢慢消失在我视线中,我知道我的学生时代已经划上了一个句点。

大学
回家后,思绪有些凌乱,看着班级群异乎寻常的热闹,也加了进去,似乎所有人都在有意无意地冲淡这份别离的空虚。大家互相发着短信,鼓励致谢或者感慨,生活自然充斥了一份难得的暖意。

我很喜欢这个集体,这是我学生时代最特殊的四年,也是最有意义,最收获的四年。这里每个人都很优秀,无恶习,彼此间互相调侃谈心,多是肆无忌惮,实在难得。嬉笑怒骂都是稀松平常事,因为简单和纯粹,让所有的疙疙瘩瘩看起来不过是年少无知所引发的“笑话”罢了。

大学前我没有寄宿的体验,然而,在另一个城市,这一待就是四年。这是最棒的经历,也可以称为奇特,空前而绝后。

我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那些和你交织在一起成为你人生一部分其他人的生活你无法改变。这些都务必好好珍惜。

什么苦痛都没有,什么欢乐也都消散了,只记得那离弦的箭在空中划了一个抛物,便不见了踪影。我力图寻找,身后却已经茫茫一片。

当一切渐渐远去,我难料迎来的是怎样一个新的生活。只是在和过去挥手道别的时刻,我知道许多东西已经从我身上溜走,和那个时代的烙印一齐被牢牢地死死地捆在了一起。

the class

I will cherish my visit here in memory as long as I live.

——Princess Ann (From Roman Holiday)

我将把我在此地所历久藏心头,直到永远。

——安妮公主

我们仨

三人

我不信命,但我信缘,一齐四年,是绝对的缘分。

忠,默,四年我们一直都在一起,即使大四到了本部。没有什么语言能够概括我们彼此的情意,也没有什么事情能代表这四年所经历的。我清楚这四年之缘分已注定留在我们的生命中,成为特殊而无法代替的一部分。

我得说一个南方人和两个北方人一起生活难免磕磕碰碰,但我们都是真挚而热情,现在回想起来都是让我嘴角轻轻上扬的东西。过往的种种就像一瓶大家共酿的酒,唯有我们自己才能品尝出味道。

我们,永远都是兄弟!

回望一个时代:

小学:无忧无虑,肆无忌惮,虽有限制,却没有束缚,世界很大也很小。

小学
如今多次翻修,不知那黑白的熊猫是否依旧

中学:游离于体制之外却又是中规中矩,远离的不知是烦恼还是快乐。

中学
学校的硬件是越来越人性化了,门也开到了正中。只是老师们不是走了就是退休了,一个都不在了。

大学:欲重回正轨却是积重难返,想一痞到底却脱不掉世事之恼,模糊的新鞋和老路。

6+6+4, 面对这数字,我欲言又止,打了数百字又都轻易抹去。文字能承载的东西太少了,过去的人或事纵使说上数夜又怎能描述得清呢?

不必纪念,不必怀恋,一切都没有变~

过去是一种的肯定和鼓励。现在我能做的是背上行囊,嘴角挂笑,继续前行。

Saturday, June 30, 2007

Sunday, June 24, 2007

2×2字接龙

Kate又传了份问卷给我,不过这份卷子缺乏特色,因为4个字的局限性,所以所回答的也会不够完整,看来出卷的人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1。给自己想个四字的名儿——如果有现成的当然也可以。(木头森林,很顺口吧)

2。四字概括自身优点。(有爱,低调)

3。四字概括自身缺点。(偏执自大)

4。四字概括人生现状。(随遇而安)

5。四字概括人生目标。(无愧吾心)

6。四字概括个人专长。(健谈健忘)

7。四字概括鄙视人种。(不负责任)

8。四字概括问卷上家。(心态积极)

9。四字概括问卷下家。(到此为止……吧)

10。四字概括本则问卷。(缺少特色……备选;题目太大)

Monday, June 4, 2007

杨忠炜,唱的不错





这才是在比唱歌嘛~

关键词:超级新光大道
for more

Friday, June 1, 2007

六一荐片:龙猫

今年六一前夕,我重看了龙猫。晚上军爷回来咕哝网上炒作六一真是恶心。呵呵,网上现在什么事情都要整蛊一番,何况是一年才一次的六一呢。晚上躺在床上和小若说明天就六一了,是不是明天去麦当劳吃儿童餐,听说现在是送小熊字母。


说正题,的确有很多关于童年的动画和电影,但我还是推荐《龙猫》。因为这是纯粹关于童趣的故事,拥有幻想的孩子们遇到了可爱的绒毛动物,简单而流露自然的快乐和悲伤,都是清淡如绿茶一般。动画片中,龙猫除了并没有像许多童话般能够说话苦笑,也只是如同孩童般嬉戏和生活。而电影对于大人的生活,也只是完全从孩子的角度去描述,简单带过。电影所表现出来的孩童世界也不带任何粗鄙的幼稚或者无知的,而是许多长大的人已经没有了的东西。顺便赞下动画的场景,大自然相当的温馨柔和,让人无限向往。总之,这样的电影对于尚存童心之人是大有裨益的。

关于龙猫:
电影中的动物叫做totoro,是影片中的小女孩听起喊叫的名字而取的。而龙猫之名是香港的爱好者因为它和现实中的龙猫相似而冠的。所以电影中的“龙猫”是动画原创的人物,和现实中的龙猫(一种老鼠)没什么关系。

关于Ghibli和龙猫:

现在看Ghibli工作室的所有电影,开头都有这个logo,这是Ghibli对电影龙猫的谢意。当年,工作室正值亏损,甚至有些不能经样子。这时候龙猫的公映得到了出乎意料的强烈反响,票房非常好,之后周边的销售也是十分火爆,解了工作室的燃眉之愁。Ghibli为了感谢这位工程,以后便将龙猫作为其标志和吉祥物了。

Saturday, May 26, 2007

最近循环着听着这些曲子

1,我在那一角落患过伤风
2,夏影(instrument)
3,夏影
4,for the love of life
5,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6,Are You Alright?
7,When You Say Nothing At All
8,Make It Home
...

Thursday, May 24, 2007

什么东西飞了

最近真的好想写好多文章,这个节骨眼上确是忙乱而没有时间。还有就是怎么也下不了笔。

难道是什么东西飞走了吗?

Sunday, May 20, 2007

他拯救了人类

那一年,银河系发生了第三次战争,地球被素子光武器对准,如果不投降为奴,人类就将毁灭,这是最后的较量。

这时,他站出来献出了自己的面皮,人们将这其拉扯至三千万平方公里,成功了组织了那种足以扭曲空间的可怕射线,而且竟然将射线反射至出处,毁灭了敌人的野心。

地球得救了,人们得救了,他也笑了,人们觉得很漂亮,虽然只有半张面皮了。

2007.5.20

选自《木头的回忆》

Friday, May 18, 2007

oh,Wii~


这么多logo做备用,以后要设计也可以参考了,哈~

中土世界的点名游戏

对于想像力快要枯竭的我,这是个巨大的挑战。

1,前一个人指定的世界是?
中土世界

2.当你睁开眼睛,这里是?
一个苹果掉了下来,砸在我头上,扰了我的好梦(我可没多想它为什么会掉下来)。恩,我现在正躺在Bag End门前的大树下。时间嘛,大概是第三纪结束之后百八十年的样子。

3. 你拥有不可思议的力量,那个能力是?
决定自己生死的能力。

4. 怎麼看都可疑的你,跟這裡的最高負責人會面時,首先要怎麼做?
那个时候boss应该约翰老爹吧?哦,我想如果玩角色扮演,我可以做为其子嗣(要是安排一个时空错乱的乱路旅者,真是太不正统了)。恩,我的职业是吟游诗人(中土没这职业吗?)

5. 想尽被接受了,但是却沒有住的地方,请问要住谁家呢?
当然是自己家,和老爹住一起。

6.你在这个世界必定要做的事?
好了,我要出发了。不就是旅游吗?找个有钱的贵族大个子当钱袋,然后一起周游中土,要去看看Aragon,再过几十年,老头就要走完自己人生了。其他地方都要去逛逛,Mordor的空气不太好,就算了。让矮人教教我怎么挖宝,学学手工艺;找恩特们给我讲讲故事(困的时候);其实我最想骑着Ringwraith大叔(大爷)们的飞行坐骑到处逛逛~

7. 你要返回原來的世界了,你会怎么办?
回来就回来吧,顺便把Baggins家族的游记带回来收藏,那个精灵族的坛坛罐罐,小玩意儿,我也姑且能拿多少拿多少,有机会去Rohan弄批好马,然后...
谢谢Kate给我如此赤裸裸YY的机会,未免在现世受到,所以就不继续了。

传递问题:
这还真是个问题,我想某个人如果有冲动的话就回复下对于古罗马汹涌波涛的爱吧!

Wednesday, May 16, 2007

Windows+Cygwin+NS2

之前因为注重效率,一直在Ubuntu上跑NS2。这两天因为需要到Windwos下所以尝试下在Windows下装NS2。

首先按照柯志老师的向导:http://140.116.72.80/~smallko/ns2/mysetup_en.htm

一般没有问题,在第八个步骤可以尝试分开运行如先./configure,再make clean; make(因为我第一次连续运行有问题)。

步骤十二的时候,把在home下原先用户名下的.bashrc文件复制到自己建立的用户文件下
然后加入:
export NS_HOME=/home/Jswooden/ns-allinone-2.28 (这里的“Jswooden”是你自己的用户名)

export PATH=$NS_HOME/tcl8.4.5/unix:$NS_HOME/tk8.4.5/unix:$NS_HOME/bin:$PATH

export LD_LIBRARY_PATH=$NS_HOME/tcl8.4.5/unix:$NS_HOME/tk8.4.5/unix:$NS_HOME/otcl-1.9:$NS_HOME/lib:$LD_LIBRARY_PATH

export TCL_LIBRARY=$NS_HOME/tcl8.4.5/library

之后运行startxwin.bat启动图形模式运行。(在cgwin下运行export DISPLAY=:0.0有什么用呢,不晓得啊),在startxwin中运行比较慢,不知道有没有直接在cygwin种运行呢?

之后还有其他的问题,其实知道tcl原理基本也好解决,也就是路径设置问题。

遗留的问题:
还是环境变量至今不够清除。比如echo $HOMEDRIVE得到的是C:,不知道如何改成其他的。这个默认值是哪里来的也不是很清楚,不过使用一段时间估计会明白的。


Monday, May 14, 2007

What happens to people when they get old?

see more

人大了,很多问题好像变得没有意义了?我从不这么认为。
看了书就都明白了?真的?

嘿嘿,哪有什么正确答案啊~

Wednesday, May 9, 2007

Wii近日小报

过了51,游戏市场渐渐走入稳定期,次世代主机的销售势头也渐进成熟。51后NDSL(不包括NDS)成为日本最快销量突破1千万的主机(用了61周,之前的记录PS3据说用了这两倍的时间)。

不扯掌机,Wii因为价格优势和“过早”破解而在中国市场站稳了脚跟。当然还随着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消息给为各类人士所知(最近比较有名的是马英九为了表现亲民一面到街头和群众一起玩Wii)。在近一点说我身边的人,ZS陈的姐姐为了觉得这东西挺有趣要买一台,黑狗的妈妈准备买一个送给黑狗的姥爷,因为价格原因,几位二爷也准备将Wii纳入购买计划。

那Wii最近行情究竟如何:TGFC上最今天刚有人作了报告。


全套机器加了直读现在卖2k不到,这样的价格是相当诱人的。记得当初是这个两倍的价格(http://www.blogcn.com/user31/jswooden/blog/46848233.html),才一年不到,我还在等,等马里奥银河和Wii Music,已经很近了。

PS:现在Wii越发被认为是一种另类的健身器械,我倒觉得不错,在家里娱乐+健身,何乐不为。

Wednesday, May 2, 2007

lor forever

上周收了张lor3的一区full screen版,找了时间又重温一遍。如过去每一次观看感觉那样,太棒了。这样的历久弥新,依旧打动人心,Peter就是神!!顺便也再看了下花絮,看到那个trilogy的supertrailer,官方的水平就是专业。lor三部曲是电影史上不朽的之作,个人以为可以相提并论的只有70年代的ST而已。而且作为一气呵成的连续作品,开创了一个伟大的先河。在将来,当人们谈到Lor的出色,并不会突出它在电影技巧上,而是对于诸多人物的刻画和主题描绘这些艺术成就。

the supertrailer:




最后45s是一个众生相,从dvd原抓下来供各位享用:
点击

Sunday, April 22, 2007

兴趣.爱


很早的时候,当我们有些懂事,我们有了一个杯子,我们把喜欢的东西倒进去,我们一开始只是装些水,杯子看上去很大,我们甚至没有感到杯子的存在,我们因为杯子里的的东西而欢喜,偶尔看看,然后享受。

我们渐渐大的,我们不再满足网杯子里装水,我们还找来各种各样的颜料,肆无忌惮地纷纷往里倾倒。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杯子满了,我们还是找来各种东西往杯子里倒,奇怪的是,什么都没有溢出来。

有人说:杯子随着我们一齐长大来满足我们。也有人说,我们往杯子里倒东西的前,其实不知不觉地把里面的东西倒出来些。更有人说,这个杯子有很多洞,边倒边漏,是怎么也灌不满的。

谁知道呢,对于躺在杯底的我们而言。

Thursday, April 19, 2007

暗亏

这段视频最近很火,通过互联网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变态的关卡设置,让人喷饭的邪恶机关设计,让人不禁忍俊。见那Mario跳过了一个坎,信心满满,冲了过去,却又被猛拍了下去……

虽然难以尽数的尝试,但最后还是没有完成。虽是玩家创造的悲剧和喜剧,却也有讽刺现实的残酷意味。

Monday, April 9, 2007

找茬


看不清楚点击放大


不是给某运营商做广告,不过是看到被作为奇闻轶事贴到某国外的网站上。

你要是一眼就看出来那就神了。好了,反正我身边这位过了四级,貌似还很牛的ZBBA会员看了半晌没反应过来,你要是没看出来也没关系,不影响你扔垃圾。

PS: 别以为自己牛就发文章到网上,投稿到杂志社举报国人的外语水平,你直接打电话或者写信给有关部门就好了。水平无论高低,毕竟都只是相对的。

鉴于国内外交流越来越频繁,许多国际比赛展览都将陆续在国内开展,我们在有些小处也是要注意,不过外国朋友估计也不会太在意,多是猎奇,一笑而过罢了。

Sunday, April 8, 2007

关于游戏(浅谈)

大约一个月前发在一个论坛上,谈得浅,所以便再发一下。

现在很多人在谈论游戏性和画面,各执一词。

我以标题为引,简单说下自己对于游戏的看法。


关于游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契合点,也就是生理需求,没什么高深,这源于人的下意识。个人的点不同,所以会有不同的需求,只是多数人的目标和想法有很多相似性罢了。

但画面不是这个点,它也就是个敲门砖的作用,好的画面的确会给你震撼,但那种感觉也就是一时的,否则一直震下去你就被震死了。当然有些人一看画面就无法满 足,连尝试都不会,也就不可能再有后文了。所以我认为画面就是个敲门砖,一般很少人是玩到一半大喊一声“这破画面”而不玩游戏的。每个人对于画面都有最初 的门槛标准,但随着经历的增多还是会提高最低标准,当然也有超脱了,或者反降的可能。有些人在画面的历练下成长为画面饭也不为过,这完全是他生理或心理决 定的,就像看电影有人爱看大片一样。这显然,没什么不好。当然,最为游戏,对于画面的要求是有些差别的,在过了画面这一关后,游戏性就变得无比重要。当 然,这两者相辅相成,游戏性保证了,画面好些那就更好(暂不谈什么2D向3D转变导致游戏本质改变的案例)。

关于画面的普视性和疲劳效应我举个例子,我相信你要是能到2017年在那里玩上一年的那个时代的主机,你一开始一定超超震撼,但是你玩了很多之后还是会发 现一些游戏不如你现在的好玩。这就好比你玩遍2007所有的次时代游戏,但你还是发现还是有不少游戏没有你在10年前或者更小的小p孩时候玩的好玩。(当 然,我也承认因为你对于画面的要求提高可能不会再把过去的游戏拾起来就是了。)于是再次重申画面只是一个门槛,就算是新的游戏方式,你久了也还是会习惯会 厌倦,所有的外在形式在疲劳效应面前倒下是迟早的事情。

如果过了画面这关,你决定玩这个游戏了,好,我们再谈以下的东西。

游戏性才是真正的契合点,或许不应该叫游戏性,因为那是个一种更加复杂的混合物。单个游戏到了个人手里其实是感受很不一样的,一个细节每个人解读的角度不 同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每个人对于游戏的投入程度不同也造成契合程度的不同,造成的评价或有不同,但好与坏的感觉并不会因为对于细节的轻微差异而改变。一 个宝塔有好几个面,只要看到一两个面就大抵可以确定。没有游戏可以尽善尽美,没有大错就不会影响品质。

对于契合点,也就是你对于游戏的需求是由很多因素所决定的。性格,偏好,生活环境,游民圈,教育程度等等,甚至于父母朋友间的耳闻目染也有相当的关系。最 后你的脾性决定你对游戏种类素质和要求的不同,形成具有自我个性化的择玩标准。有趣的是,虽然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多数人对于游戏的偏好就如同性格般无 法改变,但在一个大方向上会不断精进。

电子游戏最主要的是什么,带入感,那种你在平时无法得到的感觉,满足和快乐或者其他。最高的感觉我个人认为就是,离开游戏恍如隔世,心中有失落,那个游戏 是成功了。最简单的说,你觉得没有白花这些时间也就是可以了。多一点,除了对于某种情绪上进行了契合和满足外或者给你一些感悟,又或者影响到你的生活,影 响到你和周围的人的关系,起到了帮助,也是在正常不过,尤其当互动作为当前游戏的一个制作理念之后。关于游戏成瘾的话题我不便争辩,多数理智的人应是有定 论的。

老罗说过,人民有选择龌龊的权利。所以,游民们也有各自选择的权利,所以就有人可以为了“享受痛苦”才去玩游戏(举个不恰当的例子:PC上的PST),也 可以为了画面去游戏,不追求所谓的游戏性。另外要说了,如果说游戏也算是一门艺术的话,那它也就应该不拘一格得呈现出各种各样的“仪态”。

虽然如此,我依旧相信,作为玩“游”“戏”的大多数除了为了享受各种奇异的滋味,更多还是追求一种轻松的满足感,或者是简单而方便的快乐。

现在把游戏作轻松也是一个不错的趋势,现在社会压力大,人群关系紧张,能适时地给自己放松,给身边的人以及自己带来快乐,造就良好和谐的气氛其实是件很伟大的事情。

游戏有大众的,私人的,能在一个平台上让人各取所需才是王道,顺着潮流和大势才是正道。
当然你若是能够开辟潮流,引领它朝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那是最最好的。


PS:发现一下子写得太过冗长,复杂,重新弄得简单点,可能点的不够,差不多意思到了就好了。

Sunday, April 1, 2007

41特稿:看电影警惕被忽悠——重说枪版

旧闻,这个节日没什么可说的,重新贴出来,博君一笑。

转载于:blogcn.com
我常告诫诸人,,枪版万万不能收,画质不谈,就翻译就能噎死人。不信,以下是某君的lor的观碟手记,刊之以警诫世人。


电影开场,Frodo做梦,梦到Gandalf大战炎魔,正在对炎魔大人进行最后的致辞:
"Go back to the shadow!"
- “不要感到沮丧” (嘿嘿,是在鼓励炎魔大人吗^^)
"You Shall Not PASS!!!"
- “来吧,进来吧” (我看到这句就已经彻底倒了@_@)

恶梦惊醒,Sam问Frodo发生了什么事:
"Nothing, just a dream"
- “没什么,是那个戒指” (啊啊啊,戒指真是无处不在啊,以后翻不出来就说是戒指@_@)

Gollum出现,被Frodo用剑逼住,Frodo对Gollum说:
"This is Sting. You''ve seen it before, haven''t you, Gollum?"
- “这就是你的下场,你以前见过。不是吗?魔鬼” (刺叮剑翻不对就算了,暂且不讨论怎么会变成“下场”的。Gollum这个在本片中无比重要的角色,他的名字居然三小时内几乎从未翻对过,不由得要对该译者膜拜一下@_@)
"Release him, or I''ll cut your throat."
- “我们割掉你的喉咙,拉你走”(已经可以确定,译者是每句话听懂不到1/3,剩下的靠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弥补了^^)

  看到此处,我便决定把父母大人全部请到别的屋子里去,以免他们日后认定魔戒属于头脑不清的人瞎编的胡言乱语^^

下面就只拣搞笑部分说说吧——
(实际的错误比这要多多了,说十句有十句错的确冤枉了它,说十句有五句错肯定还有漏算的^^)

Orcs们带着Merry和Pippin两个人正在狂奔ing~,Pippin连叫两声:
"Merry! Merry!"
- “阿门!阿门!”(。。。愿上帝保佑他们吧-_-bb)
接着为首的Uruk-hai闻到了人的气味,于是Pippin心中暗暗念着:
"Aragorn..."
- “我的天……”(明白了,原来他们两个的上帝就是A大叔,总算还指望得上了^&^)

A大叔三人猛追Orcs,小莱上到一个高处往原处观瞧:
"They''re taking the hobbits to Isengard."
- “上帝,这里发生了什么事”(这已经是在看图编故事了……)
A大叔闻言喃喃自语:
"Saruman."
- “惨剧。” (呃……结合其后出现的黑烟滚滚的Isengard景色,必须承认这上下两句编得还挺圆的^0^)

Eowyn和Eomer告诉Theodon他的儿子受了重伤:
"He was ambushed by orcs."
- 他被岩石打的……(Orcs起源新解,原来Orcs和孙大圣一样,都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Eomer和A叔三人见面后即将告别:
"Look for your friends, but do not trust hope."
- “去找你的伙伴吧,但别相信那些兽人。”(这里居然把“兽人”这个词搬出来用了,可指代的却是"hope"...)

老甘一身白衣做神圣状在A叔三人面前现身,A叔呆呆地说:
"It can not be."
- “卡洛宾。”(白衣版老甘的新名字^^)
老甘在A叔提醒下想起自己过去曾经被人称作:
"Gandalf the grey"
- “卡特 斯洛罗。”(嗯,那这就是灰衣版老甘的新名字了^^)

老甘领着A叔三人,指着不远处山头上罗翰的金色宫殿说:
"Edoras, and the Golden Hall of Meduseld. There's Theodon, King of Rohan."
- “爱德拉,我们已经到达金山了。里面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的。” (吐血三升……原来老甘是带着A叔,莱莱和小吉来抢金子的……-_-bbbb)

在那座“金山”里,Eowyn对状似活鬼的老国王Thoedon说:
"My lord, your son is dead....My lord... Uncle"
- “我的爱神,你的儿子已经死了。我的爱神,甘道夫” (无话可说……-_-)

Grima大人摸着Eowyn小姐的脸……
"So fair... "
- 如此的可怕……(呃,这么赞扬女士的容貌,是够可怕的。)

于是Eowyn小姐恶狠狠的说:
"You was a poison."
- “你应该被毒死。”(……)

A叔和Eowyn小姐正式交谈^^
A: "What do you fear, my lady."
E: "A cage... To stay behind the bars, until use and old age accept them, and all chance of valor has gone beyond recall or desire."
.......
A: "I do not think that will be your fate."

-A: “那你怎么看待我
-E: “我会赶上去,直到你完全接受这一切。”
……
-A: “我不会忘记你的脸。”
(感谢做字幕的大人让A叔和E小姐的爱情故事更上层楼^&^)

Rohan公主在戒灵面前摘下头盔.

"I am not a man ! "

"我不是人...! "(绝句啊!)

...................


树胡子和其他树人们开完大会,向Merry他们宣布结论:
"We...have agreed, you are not Orcs."
- “我们一致通过,你作我们的领路者。”
(唉……)

大战终于结束,老甘带领众人遥望Mordor发表以下宣言:
"The battle of Helm''s Deep is over. The Battle of Middle-Earth is about to begin."
- “他们的美梦破灭了,我们将开始重建世界。”



PS:又闻有一个地下组织配音的版本,更是句句出人意料,不知有多少受害者惨遭毒手。可谓,枪版之害猛于虎也。

Wednesday, March 28, 2007

冬日刚去,夏日即来

蛙儿呱呱叫,柳儿徐徐飘。
舟儿轻轻摇,杏儿微微笑。


哦,夏天到了~

Friday, March 23, 2007

关于书的问卷

很有趣的问卷,虽然我是很久不读书的人,但看了这些题目钩起了很多小时候的回忆,很多事情不知道有多久都没想过了,不过在回答这些题目的时候许多东西又鲜活地跳跃在脑海里。

1.
一本你不只读了一次的图书
这本书出版的时候也正好是我出生的那一年。我已经不记得到底是哪一年得到这本书的,但我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本书是傅老师送给我的。我自己读过,别人给我读过,我也给别人读过,那时候总是感觉这么多故事怎么也不会看完的,但真到快看完的时候又有些失落,于是拿喜欢的或者记得不熟的篇章再读,看了多少遍我不记得了,但现在给我个篇目,说不定我还能给你娓娓道来。

一直认为童话是一种被人低估的文体,那种被人们代代口传相告的故事其实体现很多不一样的智慧和经验,却被很多人都忽略了。童话不只是指给“童”人所看的,难道不是吗?


2.
一本你如果身在沙漠时想读的书
wxb被老外问过到了孤岛上会带什么书的问题,这个似乎差不多,区别在于你在孤岛上不是旅行玩乐。沙漠里应该很无聊而缺乏热情的地方,所以带套Garfiled的漫画去吧~

3. 一本让你发笑的书
笑有很多种。这个发笑指哪一种?我记得看小王子时,我也有笑,那种带着很多复杂情绪的笑。这个回答不错吧~

4. 一本让你哭的书
有,但不记得了。好像曾经看亚森.罗宾的小说时候被一个场景刺激到过。什么书让人哭,应该是激动地眼泪。让人痛苦不厚道的。

5. 一本你希望是自己写的书
奇怪的问题。如果有自传的,应该不需要别人代笔的。

6. 一本你希望从未写就的书
又是个奇怪的问题,有需求就有供应,所谓的多样性嘛,没有不让他/她/它们生存的理由。如果真有的话,千万别有一本什么人类生存终极指南什么的,或者预言准确的书,如果未来都被安排好了,会很没生气的。

7. 一本正在读的书
有一堆。不过看资治通鉴很久了,进度很慢,估计一年后还会适用这个问题,所有就它吧。

8. 一本读来有意味的书
几年前读张申府的《所思》,感觉不错,一直记得。

9. 一本改变你一生的书
这个真说不好,说一个觉得不够贴切也对不起其他看过的。应该说,过去和现在,我所主动看的书,无论何种类型,都或多或少都帮助我生活地更踏实。不过人生才刚开始,我想几十年后可以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

10. 点名
那个一天到晚在看书的人,虽然这些问题不合口味,如果看到的话挑几个写写吧

PS:儿时的我是个极度嗜书的人,这一点也是父母对我的引导很有关系。那时候书并不便宜,但他们对于我买书的要求多是满足的,虽然现在书柜里放的多是自己后来买的书,但儿时对于书的真挚和那些书一样都将是我永远留存的一笔财富。
最后谢谢Kate给的问卷。

Wednesday, March 21, 2007

blogger挂了,让你还神气

昨天网上发现不能上去,等我这片文章发好估计也还不会好,有人说是服务器down掉了,谁知道,我们消费者(免费的)管这干什么。

几个解决方案,来这里看的各位就麻烦选个,也不知道会还有没有下次:
1.编辑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hosts 文件,然后加入72.14.219.190 jswooden.blogspot.com
参考:http://www.williamlong.info/archives/833.html

2.访问:http://www.pkblogs.com/jswooden

3.使用代理:恩,我之前提到的是grab.cc,你也可以尝试其他的。

4.订阅,是的,就在左上角,很容易看到。



PS:好吧,我心态不错,你打击我一两次,我不会有太多不适,更新还要继续,google在中国的表现我就不说了,希望这只是个小事件,毕竟有很多原因是不足为外人道的。

03/28 今天blogger终于又可以访问了,下一次是什么时候,我拭目以待。

Tuesday, March 20, 2007

一出门就有好事

昨天出门扫街,大有收获。

去小魏,看到很多新片。
哦,一下子就拿到了老头的全集,想都没想到



想当年我第一季用高id也拖了N久,这下可以放心了,慢慢看喽。



去了欧美天堂,发现那里一片狼藉,说是刚被抄家,好吧,我顺便也打个劫:

又拿到一张97版的Graceland,因为又是口盘,所以花絮依旧读不全,04年的重制版虽然多了3首花絮,不过好像没有花絮,remastered,音质要好很多吧~

surprise什么时候出的,活活,我的人品,掉了牙的小baby。

PS:不能宅啊,大家出门哦,芝麻开门~

Sunday, March 18, 2007

两段视频&向流氓们看齐

带三表的流氓——王小峰




里面有经观报的一些人,当然在mindmeter上的显要位置也能看到他们,一群值得尊敬的人
转自飞猪的blog
http://www.flypig.org/002063.html


视频里有杜然、方军、周靓、王唯一、肖利亚、闫婷……

PS:今天晚上发了些牢骚,虽然最后比较抑郁,但还是回过神来了。哦,mamamiya。
于是改了些标题,
虽然不是以前帮学校写稿子时把自己弄笔头弄傻的,但有时候煞有介事的,长此以往就染了病。
这个头早晚是要回的,哈哈~

最近游戏:老头滚动条,每天去矿井下水道杀杀强盗地精为民除害真是开心,你个老虎头,哪里跑……

最近电视:竹子推荐的house真的不怎么好看,这残疾人的个人英雄主义在国内应该是怎么也化不开的,还是six feet under好看。Death note的电视版L快88了,终于可以不要等了。PB出第三季已经铁板钉钉了,无良的发行商和可怜的编剧,还好我好久不看了。

最近电影:近期放出,活活……

Wednesday, March 7, 2007

国内Wii的最新消息

Wii(读we,或乌衣[连读]) 发售至今不到三个月,一个月前就告破解,之后国内厂商已经将那片IC国产化,如今已经大面积在国内散播发行了。

在taobao上,赵叔 给出了Wii日版+改WIIKEY完美直读 2222元的价格,而游戏碟的价格为10元3张,这当然是非常低的价格了,多数城市还是被货主们炒得很高,是随着香港行货的发售,价格趋于稳定是大势。虽然国内行货是一拖再拖,现在倒也不必太过关注,将来也只是作个推波助澜的效果。

这片IC现在卖180

什么是Wii,可以看看这个视频



PS:国内的主机的流行和普及还是靠着破解和盗版造势,这是国情,也是一种现象,也不必扭捏不安,其实我想说,我们是幸福的。

相关:Wii在美国发售
最近游戏业界动态

Sunday, March 4, 2007

某日杂感

我在telling,你在joking。
我认认真真地telling,你认认真真地joking。
我开开心心地telling,你开开心心地joking。

Thursday, March 1, 2007

大学这四年:求职(3.5更新)

3.9标题改为求职,无他,读得顺,便改之
3.5更新决断力
3.2更新招聘会;简历;

题首:
找工作在大学期间的重要性,再怎么放大也不为过。或者说,作为十数年寒窗的一个重要转折,其目的性和重要性毋庸置疑。

中国教改多年,高校扩招多年,现在正处于“出成果”的时候。从这些年起,每年高校毕业的人数都在攀升,然而社会工作岗位虽然也在增加,但依旧是供大于求,招聘市场现在到将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仍将处于买方市场。

虽然说“毕业就是失业”的言论耸人听闻,那么这些年工作越来越难找绝对不为过。国内高校不分贵贱,总体形势都比以往严峻。

作为千万校园求职者的一名,我也谨以个人经历为蓝本,也所见所闻为依据写下关于求职相关的种种,一方面是对于自己一段时期的总结,二者能够给他人以参考也是不错。

到了大四,大多数人可以依旧玩乐,很多人可以选择考研,但即使这样,多数人依旧还要面对找工作的事情。多数高校,到了大四,找工作是主流,考研次之,留学更少。

到了大四,口头禅是:哎,你工作怎么样了?

===================================================================
顺序:
简单说一下自己找工作的大致流程,同时纪录企业招聘进度和身边同学的求职走向作为参考。
我很早就确定不考研了,所以对于工作的信息还是比较早开始准备。

在暑假里把个人信息收集了一下,到了10月初进行简历的初稿。

10月中开始学校就有单位来宣讲,并笔试和面试,11月前学校里便有搞定了。同时一些单位的网投已经开始了,我在网投的同时顺便润色和加工自己的简历。这才是开始。

11月初,学校的宣讲会开始增多,直到月末达到一个小高峰。这段时间开始忙碌,参加招聘会,投简历,笔试面试。还在摸索之中。

进入12月,招聘高潮开始,学校和地方允许举办大型招聘会,各大公司如火如荼得召人。因为地域的关系,我不得不超频繁往返于南京和上海两地,参加招聘会,被电话通知来回往返。一切都在熟练。

1月,一切渐渐平息,等待结果,仍然有不少公司才开始招人,当然也有一部分开始酝酿并进行补召。就这么结合了。

节前,该定的基本都定了。有些单位可能拖延到节后才公布(真是折腾人)。再探头张望下。

之后:未知。有一轮风暴即将来临,考研或者留学的变节者一同加入战斗,一切还将继续,周而复始。

以上只是校园招聘的上部流程,牛人固然可以直接社召。



=====================================================================================
资历:
资历就是除了推荐表之外你还能表现自己的地方,那些可以写进简历给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实习,工作经验或者项目经验,又或者有研究课题,论文发布,社会活动,皆有可能。对于多数人,可能还是实习更实际、更方便些。


很多人可能到了大四也没有意识到资历的重要性,直到填写网投资料的时候才摸着脑门苦思冥想,不知所措,更要紧的是,在面试中,往往最重要的就是资历,你做过些什么,否则别人无从问题,你也无从说起。

如果你还不是大四,那就还有时间去获取一些经历。

如果你能找到身边人相助搞定实习实践最好,不行,就自己找兼职:上海的推荐一个地方:http://www.shdxs.com/class.asp?classs=01

=====================================================================================

笔试和面试:
1,笔试
在整个流程中,或许最重要的就是应聘单位的笔试和面试了。
这里我综合一下我看过的和我经历的说一些重点。

笔试不用多说什么,要么是技术,要么IQ&EQ测试。
技术方面的主要还是看一些以前的题库以及请教各位学长。一开始很不习惯,因为学了三年,也不知道从哪里抓起。记得第一次去联通邮规院笔试,一堆通原和信号与系统,那个真是崩溃,之后抱起书决定再不给学校抹黑了。只可惜后来的电信和移动都是IQ测试,么的发挥。
对于通信相关企业,我推荐把通原、DSP、通信网基础和电信网信令。要是准备考研的同学,笔试就轻松多了,都是基础的东西。

外企的笔试可能就活得多了,光看书可能帮助不大,除了可能全英文的试卷,他们可能不仅靠技术,这个就是综合素质了。还有一些行业考试就像公务员考试,也是不需要什么复习(或者说很难复习和把握)。

其他专业的就不清楚了,多逛逛论坛看看以前的精华吧。

2,面试
关于面试,首要一点,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诚实,这不是说不要技巧,只是不要编些自己没做过的事情去唬人,人家HR做了那么多年,基本都秒杀。所以面试时还是真诚一些,给一个诚恳/诚实的印象是很有优势的。

其次是要了解企业,不说企业精神背诵如流,好歹也要上人家网站看看,观察下。反正我是在这上面占过便宜的。除了了解企业历史和服务内容,你还要结合自身思考下,反问自己几个问题,所谓莫打无准备之仗就是这样,这样还能清醒自己的头脑,我为什么要去那里,他们能给我什么,我又能为公司带来什么,双方看重的又是什么。这个就不赘述了,大家都会想的。

除了一些大路问题需要提前思考,其他我个人觉得不必费神。面试时,最重要还是要调动自己的情绪,要积极向上便是对了,其他的感悟思想恰到好处地表述就对了。即使失败了也不会懊悔。

我个人经验来看,外企 面试可能难度更高些。我面SA的时候,面前四个人,两个技术(其中一个老外),还有两个HR,另外还有个号称还没劳动法就在中国做HR的老法师,那个轮番轰炸近一个小时,的确是高度紧张。其他的面试就相对轻松多了。

表决心并不是欺骗,毕竟你要进一个公司一定认为它好,要为其服务的。所以适时地表表决心是肯定需要的。所以投其所好也是必须的,说实在的,初入职场,不苦不累也使不切实际的。

当然我个人观点以上的反应都以你能相对准确地察言观色为基础,说到底也是经验和个人EQ所决定的。但我依旧肯定:如果你不知所措,还是说出你最原始的想法,那样很有可能是最好的答案。



=====================================================================================
学历差异:
从表面来看,硕士的最大优势是选择选择面广,如今很多单位的许多岗位都只对硕士以上开放了。

虽然我听说过很多“现在不少单位宁愿要本科生”的言论,但我倒是没亲眼目睹。倒是现在水涨船高是一个事实,研究生都那么多了,本科生就更是不提了。欣慰的是,现在大家都把自己摆得挺正,没有什么不切实际的想法,这应该算是这两年高校毕业生的一个成熟吧。

其实我之前一篇实习总结也说到了学历问题。现在很多人会选择先工作再考研,然后继续工作,这样其实也不错,但不轻松。很多人工作之后失去了很多热情,很多人也是混了很久,要离开自己的岗位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实力。在国企,有些制度或许会对学历有要求,现实的讲比如评职称,或许学历就会再次成为一个门槛。

也许现在读研不像过去那样能学到东西,但只要自己有心,自己专研,还是可以有所长进的。怕就怕只是为了混个文凭。

本科生也有优势,大多数人其实是一张白纸,可塑性强,想比于研究生可以选择更多的岔路。其实学得深了,往往就跳不开了,隔行如隔山。

以上不少是电信的一个部门主任和我聊起说的。他说他很想学习,宁愿重回大学。


=====================================================================================
关系:
这个关系指代那些可以使用并通过非正常渠道将一些并不合格的人“破格”录取的可以思议的人际关系。

说我见过的两种情况:
1,他面试完,两位HR都赞扬他的优于同龄人的技术力,并且微笑地递上名片。在成功应聘后,他又把自己的一位朋友推荐进公司。

2,他虽然通过长辈杀入重围,却最终未被录取,因为他碰到了比他更硬的“后台”。

如果可以的话,我想,还是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明天,那样的心中更坦荡,行事更踏实。

=====================================================================================
热门行业:
大四之前我对于这些可谓一无所知,但到了大四,你上网一看,早晚也要知道。他们永远是争论的对象,多数毕业生眼中的香馍馍。

因为没有切身体会,这里我只能做个介绍,其实知道的人早就熟了。

四大:德勤(DTT) 安永(E&Y) 毕马威(KPMG) 普华永道(PWC)
招的人多,被拒的也多。虽然没有节假日起早到晚+加班的工作,但能够很有效率地在短时间内获得相当的工作经验和资历,作为跳板是再合适不过了。但是身体可千万别累垮了。只要有身体,前/钱途是光明的。

咨询:BCG McKinsey BainMonitor ccenture Roland Berger BearingPoint...
我最早网投了一家咨询,经历大量准备和幻想后,被无情的拒了,虽然产生过片刻的怨念,但后来听那个和人合伙开过咨询公司的政治老师语重心长的说:国内情况不好,还是等两年吧之后。我还是卸下了包袱,继续迈步。后来听说那个公司到过年时才发了offer,又不由长舒一口气。
其实这几年四大咨询都在亏钱,国情的不同让他们的那一套施展不开,至于将来国产能否崛起,尚无定论。
(咨询的资料收集了不少,那无数的案例让人发毛,有需要发邮件索取)

快速消费品行业:宝洁 联合利华 欧莱雅 强生 雀巢 高露洁 箭牌...
虽然不明白,但很多人喜欢这里。你要面临好几轮面试,残酷的群P,真是很刺激。

投资银行: 高盛 摩根士坦利...
从职员的角度来看,可能是最好的行当了。
HR的口号:只要最优秀的。如果这帮HR能指着你的鼻子说:哦,你太有才了。你或许希望的。开个玩笑,投行招的人不多,所以真的很难。


以上这些企业最大的优点可能就是不拘一格,他们很多并没有专业的限制,只要你有才能并受到认可,喜欢拼搏,身体没问题(笑),那就来吧。



=====================================================================================
三封拒信:
拒信作为一种礼貌书面,由应聘方告诉候选者可以另谋高就,是应聘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我觉得这东西挺好,大家互相耗着不是个事情,在应聘和招聘过程中一旦没有了意愿便告诉对方,这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规矩。但并非所有的公司都有着一套机制,我收到过三封拒信,皆来自外企单位,这些信大多在题头便会点名标注。国内我了解的不多,没听说过有拒信,但一些企业也会做出一些相应的动作告诉你不能进入他们下一轮的应聘环节,当然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没有音讯。

下面是三封比较有代表性的拒信,大家注意题头,一个比一个客气。

来在Capgemini:
Rejection Letter
Thank you for your recent inquiry into the position open at Capgemini. We certainly appreciate your interest in working for Capgemini.

We regret to inform you that you are not our target candidate this time. We will keep you application on file for future reference.

We wish to thank you for your interest and wish you every success in your future endeavors.


Very truly yours,

The Human Resources Department of Capgemini



来自Cisco China:
Thank You for your application!

Thank you for giving us the opportunity to review your resume and qualification.

It is regretted that we have a very limited number of postings for which a large number of candidates are applying. Your application has been reviewed along with other applicants. While we are impressed with your qualification, we can not offer you a paper test opportunity from CISCO China.

Please understand that this is not a negative evaluation of your accomplishment, but rather a reflection of our unique hiring needs.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interest with CISCO. Wish you every success in locating a challenging career opportunity in the future.


Human Resources Department
CISCO China Co., Ltd.


来自SA
Regret letter from SA
Firstly,I must thank you to give me such an opportunity to get to know your company. And I was glad to have the interview chance that I'm the first interviewer in Nanjing region.

I was waiting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all the week.Yes, as there are so many other excellent candidates, I stop the pace here.But feel happy to be one of candidates. It's really a pity that I can't witness the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of AP with the company. But as you wished, I will rise to the challenge and maybe back one day.

Thank you all the same!

Wish your company a good success in China and the world as a whole in the future!



===================================================================
传说与牛人:
传说当然应该是却有其事,只是因为大家互相交口加上传播者崇拜的心理作祟,被粉饰得过于漂亮和光彩了。

每个学校都有传说,每年都有,多和少在于你的好奇心和八卦的程度。那或许只是一句话的描述,也或者是一个情节曲折的故事,传说有时候更像童话,给予大家美好的憧憬和想象。

我身边牛人不少,但我所知道的是,比人不仅聪慧,而且愿意踏踏实实地做研究,搞学术,认真做事做人。如果说过去的牛人只是IQ高一些,那职场上的牛人们是在许多方面做的同样的好。

牛人不是天才,除了那令人啧啧的offer,我们更应留意他们为创造这辉煌所付出的东西。

===================================================================
心态:
如同英语中常写到的,是最后,但却是非常重要的。

这其实才是核心的问题。找工作最难把握的是心态,除了迷惑这外还有不知道自己如何选择。的确,从某种角度看,这就像是婚姻速配一样,让人想想下不了决定。一段时间BBS上都是让人比较offer的帖子。

求职这短短几个月一路走来,回头看,这心态的变化也只有自己知道。我已经算是平和了,也就是在一次终面前一天烦躁了好一会儿。大多数人总有起伏的。

我唯一可以说的就是走之前做好准备,然后每一步都走好走踏实,一步步也就过来了。
末了,但求问心无愧。


===================================================================
资料:
更多我没有提到东西都可以来这里参考


应聘生
关于应聘,一应俱全,初、中期都会去看看的地方,非常之好,信息专业、准确、迅速。
更多我没有提到东西都可以

国内高校的BBS:
饮水思源的Job版:去的最多的地方,小道消息,公司内幕全面精细同步,高人不少,多看多问多受益。
日月光华:稍次之,作为辅助之用,对比察看。
还有北邮人论坛水木清华等的信息可以借鉴。

其他(有些公司以此为依托,你不得不来):
英才:投了基本没什么回信,被骂得最多,但厂商不少,
中聘:公司不多,但还挺专业,就是感觉有些寒碜。
HiAll:虽然被各大论坛转贴不少东西,说实话,我没什么受益,也可能是之前已经看多了。里面高人不多。
职场天下:里面人挺真诚,主要有几贴和我工作相关,故收藏。
前程无忧:也是大站。



以上是本人常逛的地方,以工科为主,文科的可以选择其他“文性”高些的学校。看的多了,久而久之,你自己也就知道了。还有别忘了你自己家的job版。

另外一个可以参考的是别人的blog,你或许是从网上搜到或者帖子上看到某个牛人也在找工作,专业或者要找的工作又碰巧和你一样,那你就可以一路关注,作为参考了。

还是一句话,信息一定要快,准确,决断要犀利,果决,海纳意见,广收信息,并结合自己分析,与有经验的朋友以及父母分享,自己最终做出决定。

PS:没有什么资料和信息是为你量身定做的,更多的时候你最好的朋友是google和baidu。
===================================================================

PS:
A:这文章真是不好写,顺序标题内容如何分配都是问题,版式也不令人满意。陆陆续续地才能写成这样,零碎太多,自知是不易。

写到最后发现这文章是怎么也写不全面的,看来还是要修修剪剪。


B:很多人说读了4年大学没什么用,中肯地说这个说法有一点普视性。但如果这个逻辑成立了,你也可以说在中国待了那么多年没活出什么感觉。

每一个人对待周遭的不同看法和态度以及对所实践而行的才是真正对结论起到作用的。其实,怎么也不算晚,生活才真正开始,就看你如何选择了。

如果学校和求职城市并非一地,那就直能被召唤得两点奔波了~(3/14)


以下更新于07.3.2
有些问题觉得还是有必要说说,所以再添些东西
===================================================================
招聘会:
人多是必然,早些去,带上学生证,想办法混进去。去之前大致了解下有内些单位来,哪些适合自己。带上足够多的简历,不推荐撒网,适当选择。

有很多骗子敛财招聘会,大家请睁大双眼。我的建议是尽量只参加各大学校参与或举办的招聘会,事实上成功率比较高。

我所知道的校园招聘(来本校开宣讲和招聘)的命中最高,校园招聘会次之,网投和其他列后。



去年南京国展中心照的。上海的照片暂时也找不到,就不放了,当然主题只有一个:人。
===================================================================
简历:
我看过的简历不少,但个人感觉有“吸引力”的真是不多。在这里说一下我关于简历的一些看法,各位可以做个参考。

简历简历,便是以“简”为主,关于怎么“简”,我是参照这里。如果你简历就很厚,再加上证书,推荐表,封面,那真是有些“过分”了。

如何做简历,你必须知道HR是看简历的。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招聘,最后到HR手里会有很高一摞的简历,他们要看得就是你有什么过人的地方。所以你的实习经历和描述应该做到最好,放在最前面,而那些个人介绍,别人是到要找你才会再细看,被弄得一大片。你个人的资历应该简单清楚地呈现在别人眼前。别人没有工夫找和细看的。另外注意是找工作,你是做技术的就不必要把你的各种兴趣和特长等奖励隆重地介绍了,那个不切题。

与人方便,也是给自己方便。从HR的角度看看,或许你可以更清楚简历该如何写入和安排了。

PS:关于cover letter要不要写,我个人保持中立,自己看着办,反正我是没写过。
===================================================================
招聘小贴示:
1,请保持你手机电量充沛,不要关机,机不离身,随机行事。
2,选择好的e-mail作为邮箱,本人只推荐Gmail。
3,带上一个小的厚皮笔记本,在接到电话随时记录信息。
4,身边带上几份简历,不知道什么时候可能要掏出来。


PS:今天在央邦时接连收到来自021为首电话的“骚扰”,第三次接起,竟然是AP的,让我激动了0.5秒,最后也只能和HRmm说抱歉了。想当初和我说“so many other excellent candidates”难道只是“借口”?
其实很多好的企业还是会不召的,大家各就各位了。

3.5日 更新

决断力:

在求职中,如何做决定非常之重要,我觉得用判断力来修饰不够贴切,决断力可能更好些。

一开始,没有经验选择机会和查找资料的方式相对会比较没有效率。如果说先前对于选择公司的判断还是可以经过考虑和别人的帮助,那么等到笔试面试(想起来之前没有提到电话面,一种省钱而相对高效的测试方式,是最需要决策力,反映力,判断力以及处理这种突发情况的能力的)的时候是绝对需要你具有一个好的综合素质的。因为在寻找工作的这段时间里,你的每一个决定都会对你最后的工作定为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决断力的高低应该也是综合素质的体现,一个是与身俱来,另一个是自身积累,你知道的越多,经历地越多,决断能力也越高。

我之所以会提到“决断力”这一元素,是发现这是一个隐性的要素。成功者和失意者都不易觉察,他多是被赋予“个人素质”之类的修饰和解释,但如前述,不够贴切。因为这一在寻工作间所涉及的决断力是可以培养的,短期内也有提高和进步的可能。与自己,与他人,多互动,多交流是关键。很多时候,作为有经验的一辈,父母和长辈的教导和建议是很值得一听的。

所谓“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确是不错,但那需要多少磨砺和学识才能达到呢?无论迷茫还是困惑,我们很多时候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无须介意这些,这是必经之路。若你实在无解,我提议回到起点看看,也许会有一个答案的。

PS:在牛人的blog看到大牛人的简历,主要是看看牛人背后的故事

Monday, February 26, 2007

平平淡淡造和谐:07奥斯卡

老马终于圆梦了,前些年还在想这老爷子什么时候能封顶,今朝终成正果。奥斯卡这个顺水人情还是不错的。

从的哥,拳击手,飞行员,黑帮,流氓,老马一路走来,也是不易,再次致礼。

正如imdb的最新投票那样,今晚(俺们是早上)的奥斯卡是和谐的。

Tonight, I will turn off the Oscars if ...

... Martin Scorsese does not win the Best Director Oscar.
5193
(24.6%)

四大佬

至于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就再等等吧,时间还早呢。

Saturday, February 24, 2007

离童话仅有一步,离现实却很遥远

Pans.Labyrinth

这样的主题被很多导演使用过,在主题和立意上这部电影不过不失,没什么创新,电影拍得讨巧,在宣传方面也很是讨巧,把能利用的都利用了。开放式的结尾算是不错,无论是看明白的还是没看明白的都满足了。

个人觉得下面三张图差不多把导演的想法表达清楚了,大人就是大人,孩子就是孩子。








公主的故事,就是这样一个被人一直传诵的童话。


PS:用电影自己来描述自己虽然会有片面,但也是个有趣的方法。我每次看东西都会有意无意地截些图,以后就这么看图说话了。

Tuesday, February 20, 2007

异想天开

前两天,Roger Waters到上海来开演唱会,我不是Pink Floyd的歌迷,以前无意中买过一张他们的双cd的精选,听得迷迷糊糊,后来下了Wall的电影来看,受不了那震撼,放了一半就打包刻碟了。

我想说的不是
我对Pink Floyd的感受,我知道这伙人是很牛的,但突然间跑到国内来开个演唱会的确是够突兀的。看了不许联想的blog才知道原来是阔少李泽楷一句“哥们当年是听平克·弗洛伊德长大的”把大爷请到上海来的。

于是我开始浮想了,现在再找个有钱的老头作干爹估计是不可能了。不过要靠自己变得和小超人那样的可能性应该比前者几率高些的。可能还要过几十年,但是有一想,自己喜欢的歌星都是爷爷奶奶的人了,我可以等他们恐怕就。这么看也是很难办,或者我还是看看现在歌坛有什么好的苗子,从现在开始就听他/她的歌,等以后人家也经典了,我也发家了,就把人家请过来,再回复大众:诶,我是听人家的歌长大的。按北京话说,倍儿有面子。

我又想到,有段时间,人们一直嚷嚷: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Saturday, February 17, 2007

春节送礼:好书,好代理,好笑

中国最喜庆的日子要到了,在此送上两份薄礼,以飨各位朋友:

好书下载:
http://myboooks.googlepages.com/
只要有些求知欲的人,这里是一个好地方,你一定能在这里找到自己想看的东西,建议打开后摁“end”从最底下开始看。(某人要乐了,看不过来了吧,哈哈~)

好代理:
http://grab.cc/
一直用着,没什么问题,它要是不行,也就真垮了。
当然更多的还可以参考http://web.proxycn.com/,我很少去。

将以上融合便得:这样

好笑:
超过九百万的点击率,如果你不开心便点了看看,能暂时抛弃烦恼





最后向各位朋友拜年,祝各位农历丁亥年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Wednesday, February 14, 2007

娱乐新闻



很长时间都是通过凤凰卫视的新闻来了解时事的,越看越有趣,后来就成了习惯。我是很喜欢这样把新闻娱乐化,稍加讽刺而不露声色,正是对味。这里还要说说值班总编吕宁思,不论一些言语是出自其口或只是照着屏幕的看板娓娓念来,火候总是把握地准确,好。


昨天截下一段,发出来给大家看看(看到最后,还有个MTV):



PS:
很多人很久都没有看新闻了,不得不承认央视的7点新闻是不够鲜活不够好看,但这的确不是给少数人看的,毕竟要知道我们国家哪个阶层的比重占的最多。不过现在新闻的类型之多,栏目所及之广,不看电视的人也是不会了解的。

我一直认为市场是要细分的,新闻也是如此,这样才能让所有的人都能找到自己想看的新闻。其实,新闻的好看度对于报道者的视角是有相当高的要求,不同的角度和侧重得到的信息,能够提供给观众的东西也就不一样了。

能够有趣或者讽刺对于新闻应该是件好事,政治虽然骨子里不怎么好玩,但呈现出来的东西到是五花八门,让人忍俊不止。多看容易厌倦,但时而瞅瞅,也是大健脾怡的。

Monday, February 12, 2007

从Prison Break说开去

各种各样的原因,回到家的第三天我准备把Prison Break看了,最后花了两天半的时间。观看过程相当顺利。

我过去并对美剧进行评价不多,即使有,也多是批判,鲜有赞誉。

不得不承认,我对于它们太苛刻了。实际上观看PB是件愉快的事,至少在我看来编辑们对于观众还是很尊重的,没有过分玩弄和欺骗的情节设置。这次的评论于情于理也要宽容一些的

剧情:
整部剧集就像是看Howard Hunt的间谍小说或者政治阴谋论的排演一般,充满了引人的元素和桥断。

第一季整个故事的主线很明确,走得很流畅。在这个主干的附近时而会有许多形态各异的小树叉生长出来,它们大多数作衬托之用,有一小部分会影响到树干的成长和走向。作为小树叉的旁支情节还是相当不错的,它们就好似google桌面的Gadgets,让爱好者们开心把玩而爱不释手,这也是值得人们讨论的焦点。我可以看出来,创作人员们是相当富有创意和“别有用心”的,时不时地会把一些创意添进去,这也是美国剧集边拍边放的一个优势。最后的结局虽然是一定的,但当中的曲折才是看点,只是第二季的条理明显差了不少,也希望快点结尾,但可能要等到奥运会了。

这部剧集虽然情节曲折,但也没有夸张到见首不见尾。对于我而言,比较难以预料的倒是各个角色的死亡,或者说是感觉上有些突兀,估计是我既定的电影思路的影响。不过PB“杀人”还真够麻利的,能够不知不觉,没有意识地让剧中的角色迅速“中标”。这种对于悬念处理的干练倒真让我钦佩,没有一点拖泥带水,这一点华语电视剧应该好好学习(最近的一期金钟奖,听陶晶莹说书般地描述台湾电视剧最长的“死亡纪录”,从中枪到咽气花了四集,真是让人汗颜)。

过去是侦探片,现在是悬疑片,西方主流文化在不断地更新,人们对于视觉盛宴的要求越来越高,好莱坞以及北美各大公司对于电视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大,最近一些年里,西方的电视剧大有赶超电影的趋势,随着体制和操作手段的成熟,他们已经形成里了一条精致的制造流水线。


角色:
第一季看完,我比较喜欢的角色是Paul Adelstein饰演的Paul Kellerman,不张扬,认真办事的那种差员。第一眼看感觉很眼熟,也该说他给的戏份不多,所以也能比较准确地拿捏。没想到到了第二季竟然戏份更多了,并且成了重要的角色,相信这个角色再将来会成为一个跳板,末了应该也是一个悲剧人物。还有,若是撇开善恶谈综合素质,这个角色算是剧中数一数二的了。


主角MS显然不是最耀眼的人,一是因为他的角色定位,主线人物反而没有太多的舒展空间,第一季里面,MS几乎没有犯什么错误,表情和形态也是相当的单一,动作上也没什么看点。其次,演员本身也是偶像派,表演上在一帮大佬面前也突显不出。即使如此,这个已多国混血出名的男演员还是以其自身努力奋斗的形象和英俊忧郁的迷人外表轻松吸引大多数人的眼球。

和其他一些剧集一样,优秀的配角在其中信手拈来,到了第二季有浓墨登场几个重量型角色,成为该剧的亮点。但不得不承认,T-bag的扮演者
Robert Knepper是最耀眼的一个了,原因有三:首先,他是剧集里最闲散最悠闲的一个,即使在危急时刻也是气定神闲之态;二,个性鲜明,坏到骨子里,杀人无情,干脆利落,即使弄断自己的手也是相当果断,然又是“重情”之人,逃出来还不忘记跑回旧情人那里去办家家。三,言行兼巨,这个角色拥有全剧最夸张的神情和动作以及最丰富多变的台词(看了几集我便断定这家伙是演舞台出生,一查果然)。以上,这样一个被编剧和幕后团队如此厚爱的角色不被人关注是不可能,这个家伙还真是具有撒旦的特质,这倒是让我联想到The Devil's Advocate里的John Milton。
还有就是,第一次在网上看到下面这照片,怎么也不会想到原来是这个演员年轻的样子,无语。



圈子:
看美剧,追美剧有一个不便就是它一周一集,有时还会有事无事地停播一周。国人一般并不适应这样的所以当中的空隙时间就让大家心里不得安分。这些人聚在一起,便有了组织,建了论坛,网站,成了一片气候。于是大家一起讨论片中的人物,细节,还会有各种各样有趣的猜测,评论,质疑,水贴就更是不计其数了。外人看来可能会感觉八卦而且无聊到令人发指的程度,他们则是忘我地乐在其中,快乐无比。这是他们的家,乐土,这里让他们的生活充实。

只是这样的圈子的成立也预示在走向结束,大多数也就和剧集的播出寿命一样长,虽然这会持续几年,甚至更久。

好的剧集,圈子会越来越大,圈中会越来越着迷,最后圈子的生活也就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如若真有一天要结束,或许真不知道如何面对了。所以,很多人会同时选择好几个圈子,保持自己能够保持“状态”。其实这是另一个大圈。

对了,有人说,人生就是很多个大圈组成的,呵呵。

文化:
经过两年的洗礼,PB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某种大众现象,不能漠视,这股风气相对稳定,它应该算是美剧的又一个小小的里程碑,成为一种为众人接受的主流,这真的不容易。这也是美国电视剧后勤组们经过多年积累厚积而勃发的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年轻的一代越来越多开始关注美剧。最早将他们“引进”到国内的人也算是高学历的人群,留学生和当时被称之为白领的一批人,让这些东西火起来的应该是高校学生。作为网络大最大消费群体,对于美剧以及西方电影的长期消费习惯使得美国的一些文化元素从网络上渐渐蔓延,再通过媒体渗透到大众的生活里去。

这里不得不提到网络,过去很多电影只有在电影学院才能获得,许多讨论也只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里谈论,但网络的出现打破这一局限,如同市场开放般,文化产品也一股脑地涌了进来。美剧是其中的收益者之一。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意无意地泛西化的东西已经在我们身边,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的生活已经一部分地西化了。没有人说不好,大家都挺享受的,还真是很舒服的感觉。

最早宣扬美国精神的是阿甘正传,借用一句话: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美国人有意无意在传达美国精神,美国文化,他的神秘,美丽,黑暗,刺激,种种快感,都是如此引人如胜。


有时我却会有莫名的危机感,希望些杞人忧天。虽然,最近说三国的火了,讲论语的火了,但我仍有余悸。且看且行吧!

PS:
说了那么多,我一直都在讨论影视。无论怎么样,这些毕竟只是娱乐。你有些稍微重要的事情,一抬头也便离开了。如果你真的感觉无聊,那看看PB,也不算太没效率的事情,再有闲暇便去论坛看看有什么新东西和大家一起享受这种不错的气氛。当然这些事情都是在冰冷的电脑前完成的,而从其中体现的乐趣,我个人倒是觉得,和那个什么的还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Monday, February 5, 2007

虫师

26话虫师看完,总觉得要写些什么。能感到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我总是感到十分欣慰,如同信手所得一份快乐那般。我喜欢这样表达方式,简短而清晰。这部作品接着超自然的虫描述了人间的种种情感,内容牵涉的很多,但每集立意明确清晰,没有任何拖拉,短短的二十分钟交待一个故事,把它说好,并让要表达的人文主体呼之欲出,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精心设计策划的成果。全篇都有一个基调,一种对于自然的敬畏,对于人生的积极态度是我非常喜欢的。我不得不说这真是完全东方的东西,西方人无法表达。而主角的那份从容,对于生活的乐观和豁达,想比Cowboy Bebop中的洒脱释怀的情境,又是另一番滋味,值得细品。

关于音乐:
整个动画片用到的音乐屈指可数,但却用得到位。作为原创的音乐,能在每一集都找到自己的位置实在 不易,不同的故事和情节使用相同的音乐很有难度,但已经做的很好了。其实细看会发现,音乐并非频繁出现,只为偶尔适当衬托气氛和人物或背景而立,不引人注意,但绝对会记得。

主题曲,我贴在旁边也有些时日了。当初一听到便肯定——有这样音乐的片子一定也不错,果然。很久没有听到这么温暖而轻松的歌了,听了数次,甚至感觉和SG有些许神似。
歌者ALLY KERR是来自英格兰,去找到他其他的歌来听,发现依旧能让耳朵和心情感觉舒适。他的India Pop还带着一份7、80年代的民谣味道,加上一份轻松的从容,比起前辈们少了沉重的包袱,而添了一份对于未来的希望和理想的憧憬。
在网上找到一份关于他的采访,做的很好。


PS: 近闻大友克洋的同名真人电影也将在三月上映,无论何时能看到,我都会耐心等待的。

Tuesday, January 30, 2007

My top 3 Ghibli Movie

这两天参加 giveaway contest而写的文章。好不容易抹出来,就贴在这里了。
写完这片文章发现自己是不适合写影评的,用英文更是弱得不行,很多内容用英文不知道如何表达,所以内容也是寒碜地很,痛苦。写得也很累,回想自己以前写open question的经历,用英文写东西依旧是不够熟练。以后有机会再练习了。


1,Laputa: Castle in the Sky
I could remember the words princess Anna said in Rome holiday when she was asked Which city did she enjoy the most.
Yes.There have been some memories I will cherish as long as I live. Then I'd give you one.

A spring morning, the teacher told us she'll take to see a movie today, We felt very happy, one by one, hand by hand, have a stride forward towards the cinema.It's a warm and sunny day, full of the smell of spring. When the theater curtain opened, the music roused, I was absorbed by the tremendous fantasy movie and the fabulous music, I didn't move as I had been nailed firmly in the seat. I was shocked and what I could do was to open each cell of my body to enjoy the moments I was in the movie.
The film is called "castle in the sky" and I was 7 years old that year. Now the memory is wrapped with a sunlight layer. And I call it as "golden memory".

In fact, I got the movie title after 6 years. During these year, I never stop my steps to find it and finally I got it.

At that time,the movie give me a impression that animation can be like this. It showed me another kind of world, real and hope full of sunshine. To such a little child, too many elements contained in this film. I've seen many movies in primary school, it is the only one still in my mind. Yes, to such a movie, I've devote in comparable love to it. That's one kind of incredible exchange between spirits. Furthermore, this movie changed my life. It confirm my style of enjoying movies and musics.

Even nowdays, the movie still transfer imagination to me constantly. I yearn towards sky and sometimes like a child. That's one wonderful experience that there always been something glitter in your heart.

2.Princess Mononoke
As a classical animation, the film should be listed in top ranks. And people waited for long time and they got "Princess Mononoke". There've been no doubt that it is a masterpiece. And Hayao Miyazaki got his peak in his director career. In addition, Joe Hisaishi's composed his one of his best film scores. And the cooperation of the two masters made this film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one among Ghibli works.

Sometimes I think the plot in the movie is so complicated to judge. But one thing is clearly that each of friends put their thumbs up after seeing it. And they really got the movie theme. From this film, I started to learn the importance of our environment from my heart. And I came to know balance and harmony is the key that human being could live in the land together with other creatures.

The movie is a milestone which the simpl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od and evil like other common fairy tales. No one is outright evil, just like a real biosphere, any creature has its position in the world. They have right to survive. No life can live forever, when the balance was broken, even god would die. Of course, the movie describes multiple conflicts abound with humans against humans, humans against nature, and even nature against itself and it highlight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mankind and nature. And it is the reality.

What impressed me deeply is the end of the film. When Ashitaka and San raised the head of the god, it reminded me the scene that Pazu and Sheeta extend their hands and say the spell. Instead the collapse of Laputa, the got release all the life it swallowed. It is an open end, everything came to the beginning. The director didn't give a clearly ending. But he gave us hope and light.


3.Nausicaa of the Valley of Wind
It's another princess, but not like anyone you read in the book or see in the film.
To me, it's the most moving film of Ghibli movies. And Nausicaa, the girl of the valley of wind become the perfect in my mind. Not for her beauty, but for her kind and innocent mind and i her strong-willed, confident, and full of spirit.

Certainly, as the first heroine, Nausicaa embodies almost every nice personality of a woman. And the movie has good performances to state it. It is she who made the balance between human and Ohmu, the giant insect. And she manage to protect her homeland from pollution.

There are two scenes in the movie I can never forget. One is the scene that young Nausicaa wander in the golden field and in the BGM the girl's humming lalala. I like the golden film colour and the comfortable atmosphere created by the slow flow of time. It's a pure scene that human fully into the nature. And it shows that even in such a brave girl's heart there's still something tender.

Another scene is in the end when the legend became true that Nausicaa revived ,wearing blue standing in a golden field and got way lead the human race to a pure land. With the superb music, everything came back to harmony. At that time I moved into tears like the grannies in the film. I admire such a great human being the girl who could give her life to maintain the bond between humanity and the earth.
Nausicaa is my favourite femail role.

PS: I love movies by Ghibli Studio, for these movies are suitable for everyone to enjoy, young kids and adult, they are for anyone have good hopes and aspirations to the world.

Friday, January 26, 2007

常识(小强篇)

下图截自原动画,无PS。


常识:
有种情况是这样:局外人公认后,局内人,也默认了。




ripped&combined by Jswooden

Sunday, January 21, 2007

大学这四年:考研 3/17更新

文章中使用皆为化名,但与真人也算有很大的关联

当我写着篇文章的时候,不少兄弟姐妹正坐在考场里尝试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个一点不假,我不知道考研每科3个小时的时间是不是最长的,但我肯定,两天四门的考量也算是考试国度“性价比”甚高的试。

什么是考研:
对于考研的巨细,和那些现在呆在考场上的同学相比我没有什么发言权。那我就省去这个内容部分,从其他方面来看待这个让多数高校生都要触及的最后的考试话题。

考研的难度不只是其巨大的复习量,更多是能够保持良好心态走完走各复习阶段。期间会有各种信息和其他人或事的干扰,有好有坏,但这些信息都会造成考研的中断。事实上,的确如前人所言,许多人看了几天书觉得困难放弃了,有的人找到了工作放弃了,快考试的一两个月逃兵最多,我们班上领了准考证最后踏入考场的不到一半。

考研和其他大型或者重要的考试共同特点是他们都对于心态有不小的要求,不仅指考场上的心态,更多的是指在从决定考研到考试的这段时间的心理状态调整。考研和其他大型考试的不同就是没有一个标准,对于自己状态的确定是个及其难言和估算的变量。很多人在复习了很久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复习得怎样。这种可怕的不确定性对于每个人都是有影响的,正确调整的必要条件是要具有一定自信心,当然你稳固的知识基础和有条不紊的复习是自信心的保证和前提(这一点很重要,即使是无心这样自信过度膨胀到令人不可思议的家伙也在口头和行动上都最终不得不服而放弃了)。毅力自然也不可少,好逸恶劳,对于考研抱着如平时考试那样的幻想最终也会折掉的。还有各方因素,和高考算是有的一拼,只是个人素质的影响占到了很大比重,完全靠自己,成是你的成功,败是你的失败。

考研的大环境
大四的课,考研的学生基本都不会去上。当然他们总是能在老师点名的时候适时出现。考研的学生没有节假日,没有双休日,他们每天 一抬头就能看到还剩下**天的标题,当然经过几十日或者上百日也就熟视无睹了。因为长期长时间(很多人早上八点到教室,晚十一点回,每天在教室时间超过十 三小时,最少的也有八小时)待在自习教室,所以基本日用品都带过来了,台灯,水瓶,吃的,用的,样样俱全。我们学校没有通宵教室,本部的图书馆不大,所以 学校的诸多非常用教室都被开辟成考研专用教室,氛围之浓,在周围高校中入围前列毋庸置疑。像下图这样的情况在我们学校并非个例:

目的
我无法调查所有的可能性,但大约的几种是可以知道并陈述的。

1,科研
一 者指的是以后去国内外研究所或高校的纯粹研究。真的决定要走这条路的人,我身边没有这样的例子,事实上是有的。现在的社会发展已经打破了科学家的限制,因 为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大企业的科研部门走在行业的前列,甚至具有在该领域的最高科技成果,所以能够去那些企业工作也是在做一种科研,但好的企业需要 更高素质的人才,所以读研甚至读博都是必须的,有时候看,这和第三条很是相似。

2, 逃避
逃避什么呢?就业压力,自从我们的教育制度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进行了 “改革”之后无时不被人提及,竞争和残酷之类的词也变得更加深入人心。过去几年的扩召在这些年的问题已然暴露无遗,加上社会岗位也不像过去那么紧缺,虽然 一些行业在不断膨胀,但对于应届生的需求远远不能满足,现在对于毕业等于失业的言论社会也有不少的认同感了。所以考研成为避开就业高峰的一个手段,只是将 来的环境和情况也是不清不楚。
另一种逃避或许是想逃避责任,对于社会的责任,对于自己的责任,还有各种作为社会人所要承担的责任,他们中不少是作为学生很优秀的那种。我老师告诉我,他的同学,不断得考研,考博……,只是因为不喜欢工作后需要每天早起,想来也真是夸张。

3,上位
本科的知识是不够的,这个认知是没有问题的。于是现在许多单位都将最低标准抬高,也就是不要本科,至少研究生,于是为了能够去理想的工作地点,很多人认为在学校里再待两年也没什么。这样让自己将来能选择的范围能更广一些。
另 一种地目的是一样的,就是积累更多的优势。我的许多同学在本科期间就有不少项目和设计经验,他们不满足于是考研,希望能在研究生期间参与到更多的项目和研 究中去,这样几年后他们可以在大公司里轻松上手参与研发或者其他,或许未必能进入行业最顶尖的企业,但他们手指苍穹,目标无比明确。

大致的分类是这三种,其他原因还是有不少的,更多的人可能综合了很多因素于一身。

我要考研
大三上快结束,也就是去年的这个时候,关于考研的信息纷至沓来,到下半学期,关于考研的争论算是最热闹当时的流行语是“你考不考研啊?”。我周围的许多同学都喊出了立志考研的口号,当然在众人面前还是保持应有的低调。此时的各类考研辅导班也是如火如荼,大家报名也十分带劲,给人的感觉是:报了考研班就算是考研了,也就有很大的把握考上了。考研的各种班形形色色,在校园里招贴的广告也是抬头不见低头见,见缝插针到每一个角落,估计很多有些想法的人每天被这宣传狂轰滥炸也要屈服的。

过程
考研的过程到底有多长因人而异,我身边一个准备考北大的是大三下就基本不上课地开始看书了。每天给自己下了任务,早上多少题高数,中午多少英语阅读,晚上多少英语单词,如此往复,几乎一日不休。当然更多的人是从大三暑假开始看书的。极端的例子我只听过,如从入学就开始准备考研,还有只剩下一个多月才开始看书的身边并不能见到。

大限已到
这两天,谈到即将到来的考试,子偏一直反复和我提到这个词。是的,大限以到。考研的人们或多或少都有这种芒刺在背,只是胸有成竹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在我问及时都表示出一种谨慎的悲观,自嘲或者叹息两声。事实上,很多人的确没有复习完,与他们先前所订下的计划还有不小的距离,或者没有背完政治或者真题才开始做。没有完成的计划理论上对于考试或许并没有太大影响,毕竟复习了那么久了,但事实上对于心态的不利影响是显见的。在考前的一天,我身边的数名朋友都失眠了,想想也是情理之中。

结语:
这从来不是轻松的旅程,你必须用心付出,即使这样也未必能得到你想要的。每一个成功者都是幸运的,失败者或者另辟蹊径,或者再次走人这个循环。

PS:
这篇文章漏洞不少,不能算成文,将来还会有更多的信息录入去补足和完善。

写到这里,今年的考研的笔试也已告一段落,祝愿身边应试者们能顺利过关。
随之,后来者们将继续前赴后继,也正是现在的他们和将来的他们,让考研生生不息。

最后贴些照片,是考研最后几天在学校拍的,留作纪念:



还有一天,硕大而清晰



左侧还有人题诗一首(点击察看)          



大众版的倒计时牌

                    1/21/07


3/17

知道这篇文章不会就这么结尾的,本周随着全国各个学校的公布成绩,考研的话题再次复活。

大学这四年

大学四年,飘飘然而将逝。四年来,所遇之人,所闻之事,所行之路,所受之益,不可谓不多,令我忆而感丰硕然。反复思量,还是决定花些时间,讲故事以主观视角,客观信息作为依托,按专题作文,四年虽短,但数篇短文不能概括,只希望能丰富而有特点,也许不好看,但一定真实可信。

大约以每月一篇的速度写出来,如有后人看来有所得益,或者前人读着有所共鸣,也算是一点贡献。

假前购物

又买碟了,过去的半年多里只买了一张CD。最近冲动又来,但车飞驰而出。去了CD花园和搬了不知道几次,这次又搬了的音乐花园。看到了王强,估计有半年多没见到他了,这个时候店里清闲。于是和他还有小杨一起聊了一会儿。我很久不来,业界发生了不少事情,我所知道的很多卖家现在都已经不做了,王强说自己也在清货,也不知道是不是开玩笑。不过他老人家说到李源的货都是从他那边拿的倒是让我很是诧异。还有一定不知真假,之后的海关碟将没有原盘,除了一向居于高位的日本货,统统锯口。反正一系列事件影响面很广,上海最近也是吃紧,货源稀缺。


音乐花园的新址

在南京的时间是过一天少一天,我出去的机会也就不多,这次就倾囊了。

贴几个:

为了拉宾,我的半个dsl飞了


一下子拿下三张Yann Tierson



数年之后,我再次为Lor掏了腰包。当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如同久违的友人从远处走来,倍感亲切。回来上了Amazon,发现Lor的多媒体周边又多出不少,看来为它破费誓将如滔滔江水……


满载而归,心中愉悦。

Wednesday, January 10, 2007

触摸时代


昨日把卡比哥哥得NDS借来耍,玩了近一天,新马一周目达成。又尝试了任氏最经典的几个游戏,脑轻松和任天狗,无数经典创意,过去有所闻到今日自己去尝试,增加了许多认识。所谓的touch、体感的确是一种锐意而前卫的思想,但Nintendo成功了,成功了开辟了蓝海,从大众的认可度我认为一个touch generation将要到来,现在所有的电子产品都是通过碰触来进行互动,将来的电子产品和非电子产品都将有屏幕,这是个必然,于是触摸将成为一种最为贴切而合适的互动方式。鼠标会消失的,但箭头或许不会,但一定会被革新。

NDS的成功促成了Wii的诞生,Nintendo依旧通过异质来开拓,虽然是商家之举,但作为开拓者值得褒奖,下一个是领跑者是谁,我希望是Steven Jobs。

Monday, January 1, 2007

背景音乐

07.4
When You Say Nothing At All
from http://en.wikipedia.org/wiki/When_You_Say_Nothing_at_All

The song's first cover version came in 1995, when Alison Krauss & Union Station recorded the song, taking their version to #3 on the Country Tracks chart. Shortly thereafter, country station KKBQ of Houston, Texas started playing a version which dubbed the Keith and Alison versions.

It was also covered by Irish singer Ronan Keating for the soundtrack to the film Notting Hill. The song would also appear on Keating's solo debut album Ronan the following year. Keating's version of "When You Say Nothing At All" was released as a single in the third quarter of 1999 and reached number one on the United Kingdom singles chart, where it became Keating's first number one solo single. It also reached the top position in Ireland. In the UK, the single was certified gold. Keating re-recorded the single as a duet with Mexican singer Paulina Rubio which was released in Mexico and Latin America in 2003 to promote a hits compilation. Steven McLachlan’s version was recorded in 2003 and featured on 2 of his albums “Inspiration” & “The Way The Story Goes” respectively. It was also a massive digital hit for the singer, staying at #1 on the Australian Country-Pop Digital Charts for 6 months, as well as charting on many other charts & being the singers most popular recording to date.

The song's first cover version came in 1995, when Alison Krauss & Union Station recorded the song, taking their version to #3 on the Country Tracks chart. Shortly thereafter, country station KKBQ of Houston, Texas started playing a version which dubbed the Keith and Alison versions.

It was also covered by Irish singer Ronan Keating for the soundtrack to the film Notting Hill. The song would also appear on Keating's solo debut album Ronan the following year. Keating's version of "When You Say Nothing At All" was released as a single in the third quarter of 1999 and reached number one on the United Kingdom singles chart, where it became Keating's first number one solo single. It also reached the top position in Ireland. In the UK, the single was certified gold. Keating re-recorded the single as a duet with Mexican singer Paulina Rubio which was released in Mexico and Latin America in 2003 to promote a hits compilation. Steven McLachlan’s version was recorded in 2003 and featured on 2 of his albums “Inspiration” & “The Way The Story Goes” respectively. It was also a massive digital hit for the singer, staying at #1 on the Australian Country-Pop Digital Charts for 6 months, as well as charting on many other charts & being the singers most popular recording to date.



07.3
Nine Million Bicycle by Katie Melua
下载

MV

LIVE




There are nine million bicycles in Beijing
That's a fact
It's a thing we can't deny
Like the fact that I will love you till I die
We are twelve billion light years from the edge
That's a guess
No-one can ever say it's true
But I know that I will always be with you
I'm warmed by the fire of your love everyday
So don't call me a liar
Just believe everything that I say
There are six billion people in the world
More or less
And it makes me feel quite small
But you're the one I love the most of all
We're high on the wire
With the world in our sight
And I'll never tire
Of the love that you give me every night
There are nine million bicycles in Beijing
That's a fact
It's a thing we can't deny
Like the fact that I will love you till I die
And there are nine million bicycles in Beijing
And you know that I will love you till I die


今年年仅21岁的女歌手凯蒂.梅卢阿(Katie Melua)出生于前苏联的一个小国 Georgia(格鲁吉亚)。成长于莫斯科、黑海、北爱尔兰及伦敦。从小梦想可以从政或成为史学家的她,就读英国表演艺术学校时被音乐制作人Mike Batt挖掘,签入独立厂牌DRAMATICO旗下。2003年底,Katie Melua以新星的姿态涌出歌坛,首支单曲"The Closest Thing To Crazy"强登英国金榜Top 10。不久,广获好评的首张专辑《Call Of The Search》一举挤下英伦人气天后Dido、击退Norah Jones,荣获6周英国金榜后座,成为英国2004开春迄今最畅销专辑。后来江美琪把The Closest Thing To Crazy翻唱成了「谁会相信」。那时的Katie Melua,只是个十九岁的少女,却俨然成为新一代的流行爵士天后。

2005年九月,Katie发行了她的第二张录音室专辑《Piece By Piece》。新专辑首周进入英国流行音乐排行榜榜单中,便战胜了双周冠军大卫.格雷(David Gray)的专辑《Life In Slow Motion》顺利登顶。

声线兼备蓝调、民谣、爵士味道的Katie Melua,常被乐评拿来与诺拉.琼丝相提并论。而我一直觉得Katie Melua算不上是爵士歌者,只能说她融合了很多曲风点.也许就是因此更能被大众所接受. 连她自己也说我的偶像不是爵士歌手,而是民谣歌手Eva Cassidy,但她那相较甜美清澈的年轻嗓音,让人遥想起已逝的跨界流行爵士美声Eva Cassidy。据说在被Mike Batt发掘的那天,Katie所演唱的正好就是受Eva启发而学下的创作曲“Faraway Voice”......

Nine Million Bicycles讲述了一个来自北京的故事,融合着爵士的流行味道慢版的抒情小调。Katie Melua甜美清澈的嗓音,如丝般飘逸。就像Katie Melua说的:I like this song because it is a simple juxtaposition of a trivial idea against an important idea。是啊,喜爱就好,不需要理由。她恣意的唱着,因为我相信只有自然,才能流出内心的音乐,而只有恣意的活着才能自然。




现在放什么歌,什么时候放都很随性,如果大家有什么感想就说说吧~

07展望

昨日原本准备写个年度总结的,动笔时却已是元旦,那就写个展望吧!

07年我的学生生涯就该结束了,要蜕变成一个上班族了。过去可能学习不够认真,但工作是务必要勤恳投入了。一开始或许不会有什么太大变化,但想到能成为社会的人也是件欣慰的事。

去年一年虽然没怎么忙碌,但发现把电影和音乐都丢了有很久,今年虽然不可能再热起来,还是要重拾下平常心,只是要达到平衡想来实在不易,慢慢来。同样过去的一年虽然没玩什么游戏,但关心这方面信息消耗的心力不少,今年要多玩少看,踏踏实实。

有人说有一种境界是工作如玩,玩似工作,我的一位老师说李敖做到了,想来他老人家作节目,做公众人物嬉笑怒骂样样精通,回到家里确是埋头研究资料,诚然要向他老人家看齐。可惜去年年末他在凤凰卫视的节目结束了,我的生活要少了份趣味了。工作和娱乐如何处理,我个人算是处理的不怎么样,如果自我膨胀得严重,过多的事、物、人总是会剥离剩余不多的精力。没有高效率的处理能力,唯有抛弃。这一年,平衡生活,更好的将生活带到一个合理而安全有效的节奏上是最大的任务。毕竟,将来的日子很少能回头了。

总之,07年我还是摸着石头,小心翼翼地过河。